Hit Audio
Rougue Audio
Marklos
Melody
ZU
Almarro
Line Magentic Audio
Eastern Electric
發燒音響 2004年9月號
試聽篇
群穎 寄自西雅圖
ZU CABLE 發燒線材
1. MOTHER II 電源線
2. LIBTEC 喇叭線
3. ASH 數碼線
「……定價400美元的發燒電線整體靚聲Case甚少,Mother II正是少有之中的一條……LIBTEC的確做到「亂真」極品的地步,699美元一對,心服口服得無話可說……ASH的出現,可能導至現時所有中價同軸數碼線要來一次音效大提升行動……」
Zu這個名字很新,即使上市已經年餘,不少人可能會錯認Zu是Zen(另一個類似卡士的發燒導線廠家)。其實這兩家的幕後主腦都來歷完全不同,甚至人種也不同。論線材的外表形像,Zu似乎刻意走XLO類型的纖體路線,Zen則較似傳統中等身型。雖然Zu外表普遍纖瘦,但頂級線卻有個奇怪特色,就是線身披掛著十分露眼的「重金屬」裝飾品。例如頂班級的Mother II電源線,瘦奕奕線身竟然掛著個幾乎有蛋撻仔般size圓餅型金屬商標。還有;像個小型鐵罐的電插頭。這些物事對於音質會有作用嗎?也不知Zu是否不願透露真相,只斬釘截鐵說:「只為了裝飾」。據知曾經有發燒友設法移動那塊重甸甸的圓餅型商標,發覺會影響音色。對此,Zu的Adam說:「發生音響改變主要原因肯定是線的震動頻率改變了,應該影響不會太大,如果你們喜歡咁玩,希望你玩得更開心」。至於Mother 2兩端插頭的鐵罐狀外型,Adam同樣說只為裝飾,沒有收藏著任何元件或秘密在內。真正快人快事,有問必答。其餘像頂班喇叭線LBIS身上的重金屬物件,自不然亦只是"裝飾"而已。

純銀合金鐵弗龍

所有Zu線的導體全都純銀混合無氧純銅,絕緣體清一色鐵弗龍(目前最高品質的固體電介質)。線與插頭導體(或喇叭線與接線叉)的連接,全部都採取「冷銲」式,沒有介入傳導力較差的銲錫物質,亦即是沒有介入「第三種」金屬。

中價精英Mother II

Mother II電源線是Zu Cable繼Mother獲得成功之後,進一步質素升級的AC線。由於Zu成名立萬始於"平價",雖然Mother II乃本門頂班,售價仍然不過400美元。Mother II線身弱質纖纖,直徑約八份之三英吋,細看遍體佈滿魚網花紋,一見光馬上發生耀目反射,相當引人入勝。印像中不覺得有其他發燒線是這個樣子的。以下介紹的ASH數碼線亦是一樣纖瘦的線身,未見光已經像身穿十八世紀貴族華服般,一旦燈光照耀之下,馬上色彩斑爛,銀光彈眼的魚網狀圖案瞬即突現出3D立體感,悅目得叫人驚異兼興奮。如此"色藝"雙全,相信當今之世只此一家。能夠在低價錢的基礎下搞靚聲,又不忘設計出獨特「色相」,Zu Cable的確係晤簡單之至。

Mother II線身瘦奀,觸手像摩落銅管。若動手扭它,也像扭著一條3/8吋銅管般的感覺,以至令我錯覺它是條Solid Core導體,事實上它內裡由多股銀合金導體組成,粗達9GA。之所以咁硬朗,完全因為線身的特別束緊包紮設計,據Adam說,都是為了靚聲云。Zu Cable最看重的設計重點是低電容性,Mother II的結構正是遵此原則誕生。Mother II需要至少六日煲線始進入靚聲階段,論音色與音質,Mother II兼顧了上中下三個頻率,動態相當全面,單是這個已經跟它的瘦奀身型不成比例了。Mother II的音色大致是中性微偏暖甜。論陰與陽力度表達方面,它會略傾向陽。我最佩服Mother II對弦樂方面的驚人分析力與平滑處理,這一瓣,沒有一條同價位;甚至雙倍價的發燒電源線能夠輕易辦到。原則上Mother II的音質頗為乾淨明潔,不,它並不若貴七倍的AURAL SYMPHONIC Magic Gem那般絕世寧靜,也未及Magic Gem那種從容華美儀態,但可以告訴你,在Mother II上位演繹之下,你不會想到這些,你只會被它深深吸引住。你會一直在想,為何平線可以咁靚?大排檔何以能出貴賓席級數的和味美食?對,在一切好處令人心花怒放之餘,間中你還是會想到Magic Gem的那種從容好處。

關於按摩一條線,我認為最好是在全新從盒中取出來之際,立即將線拉直舒筋活絡。一般情形下拉直之後它又想再度回復彎曲,這正是需要按摩使它還原的原因。略施按摩及扭動線體,一直到它願意鬆馳成直線為止。一向我試線都先這樣做,尤其是試硬韌無比的NBS之類特級線體,更加非按之不可,煲熟之後就不再動它。

從定價的角度看,Mother II徹底是一條極出類拔萃平價傑作,我試貴線多不勝數,亦能被Mother II魅力所吸引,可見此線非凡品,亦難怪多位當紅寫手都大力推舉它。前面提及的從容度Mother II其實相當好,但珠玉在前,貴七倍的Magic Gem於此無論如何更勝一籌。定價400美元的發燒電線整體靚聲Case甚少,Mother II正是少有之中的一條。

第二把交椅的LIBTEC

Zu的新喇叭線LIBTEC,該是喇叭線系列中的第二級當家,但定價只699美元(10呎一對),這恐怕是我十多年來所試最平喇叭線中之寥寥一兩對無疑。本人向來觸手所及,盡皆君臨天下級數名線。若果從價位上來做比較,LIBTEC肯定包尾!今次試ZU LIBTEC,坦白說事前完全不知道它的價錢,只想著Zu的價錢總不會貴到那裡去(約千五美元一對?),結果是令我大吃一驚的699美元10呎/pair,這大概等於一條中價digital cable的價位吧,能好聲嗎?

我採用兩對LIBTEC雙線bi-wire,總值因此打孖升至1,400美元,仍然算平宜。可能有人會唔同意我如此亂誇海口,竟然唔當699美元係錢?如果你稍有這樣想法,閣下可能只是Hi-Fi或Mid-Fi初哥,完全不懂Hi-End的行情。既說Zu明明是經濟級的線,何以我又硬要將它跟Hi-End相比?理由是這樣的;假若Hi-End器材就是完美的標準,它自然亦是靚聲與質素的最佳樣板了,當然有理由以它作為reference。另一方面,心底下我亦盼望"平貨"能夠有登堂入室之日,沾上一點Hi-End的光彩,那就最好不過了。

今次我在本篇介紹的幾款Zu Cable,每一款我都以獨立方式個別試聽及煲線,避免將它們一套西裝去試,這樣方便分清每款線的能耐,及它們對不同器材及線材的適應能力。如此行當然份外花時間,沒辦法,否則會過唔到自己那一關。我用Audioquest頂班電池SKY訊號線來配Zu的LIBTEC喇叭線。而電源線在體系裡一向行使"雜牌軍"政策,由不同牌子精品各顯神通配合最合胃口的器材。

據廠的忠告:LIBTEC喇叭線需要不少於兩百至三百小時 "煲"線始能進入應有狀態。並且不可以用「煲線機」,一定要用音樂,兼要開大相當音量才成。換言之,我要花足十二日以上無間斷的唱Hi-Fi,若扣除晚上睡覺的八小時不能「唱」,上班時又怕意外而不煲,只剩下班至上床那六個小時,如此估計可要花上一個月時間去run順條LIBTEC,要求之苛刻看來比煲粗大硬實的NBS更甚!對不起,因LIBTEC遲來,我只能將LIBTEC煲大約140小時。為趕交搞及還有其它東西等住試,亦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

LIBTEC這對喇叭線,線身柔軟過頂級LBIS。關於線內導體安排方面,經由耳朵作準,廠方應用了個別純銅線,及銀合金線混合線體組合,導體的總粗度係每個相lOGA。一如既往,Zu繼債用純銅厚身喇叭叉作連接端子。裸銅的傳導力僅次於銀,其家傳戶曉好處是絕對保證傳導最原質原味的音樂訊號,一直廣為發燒廠家所專崇。例如Cardas的純銅喇叭座便始終長青,為不小喇叭廠與器材廠特別精選,而用這插座的亦多數是同門中最高級型號,可見「銅」的魅力無邊。

清理工夫

高銅含量的金屬,導電好但表面易與空氣發生氧化,如果你住在近海邊的豪宅,情況還會劣化。一般環境下,銅喇叭叉的表面每隔三兩個月會變暗一點,應該將表面那暗色消除才能獲得適當的傳導力。以我多年經驗所得。"省"銅水、鉀、鋼線刷、任何類型沙紙、任何鋼絲棉及洗刷烹飪煲鑊用的綠色纖維發泡膠等等,都能有效清理銅表面的氧化層,但同時亦會弄蝕銅表面的形狀及紋理。我認為最理想是用Pink Pearl紅色擦子膠,將那輕微的氧化銅層擦掉。除非氧化到出現「銅綠」,如斯重症,只有用其它方法去解救了。切莫用帶香味,果汁味的睹哩膠,更不要用 「沙膠」,一個是毫無作用,另一個則殺傷力大而且難用。

難逢敵手的低價精品

在試LIBTEC過程中,我一直感受到Zu對整個中音頻率下了很大功夫,確實深明中音是音樂中最大一個部份。我說的這個中音頻率,是下潛至bass上端,上伸至高音的最低截的整個範圍。如果你以為Zu Cable因此必然是偏向豐厚甜暖及缺乏高低延伸,那倒不盡然。Zu了解何謂中性、正確,及如何做到不至於過份,全部都拿捏得非常精明。例如傳真要求的"密度感"、質量及質感等,皆乃難度甚高項目,Zu尤其俾足心機去關照這三個致勝關鍵。

唱西崎崇子新錄的「梁祝」,由LIBTEC出名琴效果可以做到接近極品水平,如果與貴六至十四倍名線比,主要只在名琴「氣質」的份量多小而已。LIBTEC音質豐富夠厚,氣量頗為壯觀,重播低頻夠厚勁,難得雖厚而反應力夠快捷,令MIT動態琴王的雷霆萬鈞之勢絲毫不致朦朧。唱Pop,娛樂分數高至不願關機。唱古典,小提琴俱支支亮麗晶瑩夠肉,醒目、分析力相當高班數。高頻響應方面,LIBTEC亦注重音樂味,並歇盡全力去兼顧最辣手的一瓣:高頻的平滑、瞬變與及延伸力,還有寧靜感。以其定價;高頻這一項LIBTEC是做得很漂亮。亦特別從其定價著眼,此喇叭線早已經超過班數。我不怕說LIBTEC在同價位中極有可能找不到敵手,不!LIBTEC當然沒可能泊住頂班極品貴的AUDIOQUEST Everett純銀電池喇叭線王(好多貴過LIBTEC五倍的也不能),例如於極度平滑柔順整個高頻段,靜如深海的音場,及最低頻的動態餘度等,都會有所不及。但面對著這樣貴廿多倍的極品,LIBTEC可一點都晤失禮,此正因為它具有極品的氣氛,及調聲手段到家所致。故此我用它試各類錄音之時,能愉快地享用由它帶來的各種音樂質素,並沒有意欲急於想換回極品貴的喇叭線上位。LIBTEC的確做到「亂真」極品的地步,699美元一對,心服口服得無話可說。

LIBTEC效果好,音樂能力高,物超所值都是真的,但我認為它的賣相卻並不算超值,只平平凡凡的黑色由頭到腳,對賣相來說,它只符合699美元的身價。為何不包裝得漂亮點?例如ASH或低兩級的Saint Julian不是更靚仔嗎?

對於今次的音質評論,仍要提醒大家煲線只有七成。

ASH數碼線

ASH數碼線面世多月,口碑不俗,但我卻未有機會試它。ASH的"體型"跟電源線Mother II差不多,但線身再不那麼勁結實,而是適當地柔軟可人。ASH同軸數碼線需時十日煲熟(其實五、六日已經有八、九成效果)。此線大致秉成了Zu的調聲口味。說也奇怪,單獨試它的時候,發覺由它展現出來每一瓣類似Mother II的音質特性都表現得更好。論從容度,它幾乎無懈可擊。甜美寬厚方面它又乾淨俐落。低頻的最低一浸,亦更升級。我發覺Zu在寬厚甜美的中頻上面,喜歡配搭些小略帶陽勁的積極前沿來light up,這一招,對ASH來說亦是特別成功的,來得更平滑與潤澤。總而言之,在我眼中ASH的價位絕對定得太過偏低。ASH之出現,截然是個令人驚喜莫名的喜訊,同時,它亦仿忽間提醒我一件事,就是"突然之間"同軸數碼線一向存在著的設計困境似乎已經找到突破方法,設計者終於掌握到靚聲的竅門了。就像昔日的AC線一樣,要經歷十多年悠長時光的摸索,才得成今日這種"正果"。

我覺得ASH做到一般同軸數碼線難以達到的幾項音質成就,那正是關乎「高不成低不就」,缺乏質感與斬釘截鐵的分析說服力等。想得到這些東西,縱然在兩年半前,不論多貴煞人的極品同軸數碼線亦未能充份掌握到給你!令日的ASH,以區區US$300/Metre,它具備了結實深沉低頻,寬容乾淨俐落的中頻,高密度結實音像,銳利分析力及極乏貼肉的質感。它發揮了音樂的光彩、喜悅與激情。論高中低三圍,ASH瓣瓣充足恰到好處。Seriously!這條ASH不論價錢,絕對是一條不可多得的精心傑作。我膽敢說ASH的出現,可能導至現時所有中價同軸數碼線要來一次音效大提升行動,否則遭致價比價正面撲擊時好易被敗到體無完膚。我不敢說ASH是當今最「完美」的同軸數碼線,因為我不知道TARA LABS的ZERO是何等水準。自從同軸數碼線技術可以超越ST玻璃光纖之後,我盼望著的高分析力至今始終無法從低過一千美元貨色中得到,而ASH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一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