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Audio
Rougue Audio
Marklos
Melody
ZU
Almarro
Line Magentic Audio
Eastern Electric
音響技術 2004年4月號
試聽心得
Raymond
神線再創新高
實試Zu Cable Ibis喇叭線
筆者身為Zu Cable的用家之一,對使用中的各款線材性能一直都相當的滿意,當然Zu Cable不是萬能的,作為一個發燒友,心中不時也會泛起一陣陣的換線昇級念頭,但一想到錢這個關鍵的靚聲要素時,換線的念頭通常都會即時打住,因為大部份比Zu靚聲的線雖然在性能上有所超越,但售價卻高的不成比例。雖然有人肯為靚聲不惜一擲萬金,但音響器材終究不是生活必需品,要吸引像筆者這樣的銀根短缺人仕,具有良好性價比,平靚正的產品是必須的。環顧市面的發燒線材,物有所值的貨色並不難找,稀罕的倒是物超所值的產品,而Zu Cable正正就是極之物超所值的發燒線。

手頭上的Zu Cable包括有電源線和各種接頭的訊號線,數碼線,大部份都是最高級的型號。眾多線材中唯一缺少的是喇叭線。不選Zu喇叭線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懶,因為前一段時間使用的CS 2.3喇叭的接線柱設在底部,要更換喇叭線必須將喇叭翻倒放平在地上,非常的麻煩。第二個原因是有點看不起Zu,由於筆者使用的是有兒臂般粗的美國某名牌喇叭線,身價近萬元。對於售價只為數仟元的Zu喇叭線自然是不太看得上眼。

事實証明筆者一直以來的想法是錯的,而且錯得還相當厲害,指証錯誤的就是本文主角──Ibis喇叭線。

一脈相承

Ibis是Zu Cable的頂級喇叭線,售價為$9,000(8呎)。在Zu Cable的價目表中算是相當高的了。在結構原理方面,Ibis和Mother電源線以及Varial訊號線是屬於同一系列產品,同樣擁有B3幾何結構,絕緣和導電材料也類似。Ibis最特別之處是線身上有兩個大鋁塊,分別設於頭尾近接線端處。看上去像是實心鋁塊,中間有孔讓喇叭線穿過。鋁塊固定在線身上,不可前後移動。廠方沒有明示鋁塊的作用,以一般常識估計大概是用作抑制震動和抗干擾。

和Zu其他型號的線材一樣,Ibis喇叭線具有非常苗條的身段,雖然號稱頂級喇叭線,其直徑以肉眼判斷不會超過15毫米。和其他品牌相比要細上一大截,不要說和喇叭線相比,就算和訊號線相比也是如此。現時市面上有許多訊號線的尺碼已經接近喇叭線的規格了。

面對著如此細小直徑的Ibis喇叭線,任何一位發燒友如沒有聆聽Zu Cable其他線材的經驗,肯定會懷疑Ibis是否夠班,第一個感覺會是:細小的線身會不會是為了節省材料成本而作的妥協設計?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會被推翻,Ibis的售價雖然不是很貴,但也達到9,000元,以如此的價格根本就不需為了降低材料成本而縮減線身尺碼。偏細的直徑完全是技術考慮,沒有需要做那麼粗幹嗎?

純銅端子

Ibis除了身材苗條外,最特別的是接線端子,所選用的材料是純銅,用純銅做接線端子不是Zu所首倡,但至今仍使用純銅的好像只有Zu一家,不單是Ibis,所有Zu所出品的喇叭線都是用純銅接線端子。原因是Zu Cable經過反覆測試後發覺純銅最靚聲。喇叭線和電源線及訊號線的工作環境不一樣,電源線大部份時間傳送的都是高電壓,低電流,而訊號線則全部時間都是傳送低電壓,低電流訊號。相比之下喇叭線傳送的卻是低電壓,大電流訊號,因此喇叭線對接線端子所帶來的電阻變化和失真非常敏感。喇叭線端子一般都採用壓接方式,端子和導線的表面結晶排列會在壓接過程中受到破壞,從而引起失真,合金的結晶較為複雜,壓接之後的晶格混亂程度較大,相反純銅只是單一種金屬,壓接後的晶格混亂程度總是輕一些,所以失真也隨之降低。和銅合金比較,純銅較為柔軟及導電率高,當把端子接在喇叭或放大器上時更容易壓緊貼服,表面接觸電阻也更低。

純銅雖然有上述種種優點,但最大的缺點是容易氧化,純度越高氧化的越快,這也是許多廠家不願採用純銅的原因,Zu Cable也知道這一點,不過所採取的補救措施卻非常的簡單和古老,人人都想得到,那就是定期將接線端子用省銅水擦洗,一年兩次,包無煩惱。

使用要點

Ibis幼細的線身非常好用,任何狹小彎曲的地方都是一穿而過,很適合香港的家居環境。雖然進行測試的Ibis是一條新線,接線端子看上去也很新淨,但廠家既然說明了接線端子要用省銅水清潔,因此特意去超市買了一瓶「巴素」省銅水,找了幾塊乾布,一於為Ibis的接線又作一次美容。未用省銅水之前用乾布擦了一下,在布上看不出有甚麼污漬,再加省銅水試一次,赫然發現抹布上竟佈滿藍無色的污漬,一個表面上乾淨光亮的純銅物件居然如此骯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藍黑色的污漬毫無疑問是氧化銅。擦去了氧化層後的接線又終於露出了光亮耀目的淺紫紅色光澤,之前的所謂光亮乾淨和擦試之後的光亮完全無法相比,但如果不用省銅水擦試的話,兩者很難用眼睛判斷。所以再次提醒Zu喇叭線的用家,省銅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擦除氧化層後的金屬更加容易被氧化,所以要盡快把喇叭線接駁妥當。當接線柱的螺絲緊緊地壓在接線叉上時,接觸面是不會氧化的,只有暴露在空氣中的部份才會氧化,如果用家仍擔心這一點的話,筆者提供一個小貼士,當把喇叭線接駁好之後,去電器零件鋪買一瓶油性的接點清潔劑(Contact Cleaner),記住千萬不要買乾性的。買了之後只要直接將清潔劑噴上接線位,油性清潔劑會在噴射位置形成一層潤滑保護膜。如果買不到適合的清潔劑也可以用WD40代替。雖然任何噴劑都會有乾涸的時候,但最低限度可以延緩氧化層的產生。各位用家不妨考慮一下。

玲瓏浮凸

所有Zu Cable都是要煲透才會靚聲的,Ibis也不例外,不過Ibis一旦煲熟之後,即使放置一段時間不用,聲音也不會有劣化,同系列B3線,例如Mother電源線和Varial訊號也有此特性。這一點比Warmouth訊號線優勝,Warmouth在停用一段時間後聲音會明顯地變差,必須經過數小時熱身後才能進入狀態,B3系列則沒有問題。

未煲的Ibis線聲音也有相當的水準,平衡度非常好,質感出色,聲音的分隔度也有上佳的表現,特性和筆者使用的CS 2.4喇叭很相似。不過超高延伸不夠,中頻有明顯砂石感,低頻的量感也不足,相信要煲上一段長時間了。

Ibis的煲線時間起碼要有100小時,聲音起戲劇性變化是在頭30至50小時,其餘時間聲音會漸趨穩定。100小時後變化仍會有,但已很有輕微。煲熟後的Ibis聲音是另一個天地,好像是再換了一條線。整個聲音畫面豁然開朗,音場的寬度和縱深增加了超過兩成,聲音的質感不變,輪廓鮮明但沒有砂石,原先起角帶毛刺的聲音被銼的光滑圓順,然而卻仍然有高超的解析力。分隔度進一步增加,聲音定位異常準確。Ibis有高超的中頻分析力和質感,但是中高頻卻沒有太多的響亮,証明了Ibis擁有非常一致的群組延遲特性和準確的平衡度。有某些牌子的接線過份賣弄高頻響應,初聽可能覺得很過癮,時間稍長便會感到不自然,因為刻意渲染的高頻會產生互調失真,從而降低中低頻的解析力。Ibis的高頻十分圓滑和潤澤,超高段的延伸自然而柔順,比起高頻明亮的線來說Ibis的細節更多,分析力更強。

Ibis的能量雖不是最強,但也相當的厲害。Ibis可以說是將中高頻的高分析力和全頻的動感作了一個最平衡的綜合處理。聽「靚聲王」的Jazz Variants,樂曲中段的鈴聲和敲擊聲細似落針,但聽得一清二楚,隨之而來的低沉鼓聲有如天邊的滾雷,聲音不大但氣勢懾人。全曲最高潮是在結尾一分鐘,狠勁抽擊的大鼓,燦爛明亮的鐃鈸敲擊聲一浪接一浪,動態非常凌厲,對比度格外鮮明,一曲既罷令人氣也喘不過來。

播「秋思幻想曲」XRCD中的彩雲追月,這首樂曲是近年少見的編、奏、錄俱佳的作品。Ibis將這個七人組合演繹得活靈活現,樂曲緩慢而優美,聲音位置玲瓏浮凸,定位鮮明,豐盈的諧波包圍著樂器的基音,質感濃烈,七人樂隊的音樂感染力超過了大型管弦樂團。

聽黃紅英「九月的故事」中的「奈何」,開頭的笛聲悠揚飄逸,笛聲餘韻在無邊的空間徐徐消散。黃紅英的歌聲有如出谷黃鶯,清脆而嘹亮,聲音的圓潤度和甜味增加了兩成,定位更明確,解析度更高,再聽雨果「發燒十」中的「藍色的海洋」,黃紅英和張杏月的女聲二重唱清晰分明之極,兩把聲音即使在合唱時也分得一清二楚,歌聲飽滿及富有質感,聲音密度極高。Ibis將中頻解析度推到了一個全新境界。

Ibis是繼Varial之後我第二條想買的Zu Cable線.雖然售價稍微超出了預算,但聲音質素超出更多,實在難以抗拒。

Zu Cable Ibis喇叭線